The life and activity of Yan Su

Бесплатный доступ

The article is devoted to the life of Yan Su from the Bei Song dynasty (960-1127). In young age he was very poor, but he passed the exam and became an official. Yan Su wor ried about common people‘s life. He was a man of noble and won the respect of people.

Yan su, life, activity

Короткий адрес: https://sciup.org/148315769

IDR: 148315769   |   DOI: 10.18101/2305-753X-2016-4-73-76

Текст научной статьи The life and activity of Yan Su

北宋学者燕肃生平及思想 李国峰

(内蒙古科技大学 理学院,内蒙古 包头 014010 中国)

摘要: 宋燕肃出身平民,在多地为官。他关心民间疾苦,具有隐士情怀,还有文人 风骨,得到时人较高评价。

关键词: 燕肃;生平;思想

北宋燕肃是中国古代众多科学家中的一位。他多才多能,是机械学,潮汐学 家画家,诗人,通乐律,在多地为官。燕肃生平及思想的研究较为薄弱,本文拟 作一些初步的补充。

  • 1    民间文人的入仕之路

宋代改革了科举制,只看文章,不看门第,彻底改变了许多出身寒贫、来自 民间的青年知识分子的命运。出身平民之家燕肃得益于宋初的改革,进士及第, 走上仕途 [1]

燕肃祖籍燕蓟(今北京西南),生于 961 年(建隆二年),卒于 1040 年 (康定元年)。其父燕峻时迁到曹州(今山东曹县),燕峻逝后葬在阳翟(今河 南禹县)。燕肃幼年丧父,少年时代,孤独贫困,出外游学,刻苦钻研,后来考 中进士 [2]

999 咸平二年 ,燕肃任凤翔府(今陕西凤翔县)观察推官,时年 39 岁。 一年后任秘书省著作佐郎。据《宋史·燕肃传》记载:“凤翔府观察推官,寇准 知府事,荐改秘书省主著作佐郎。”《宋史·寇准传》又说“寇准咸平三年

1000 年)朝京师,行次阌乡,又徙凤翔府,帝幸大名,诏赴行在所” [3] 。真宗 在咸平三年正月驻降大名府(今河北大名县),据此推断,寇准任职凤翔府应当 在咸平三年初前,所以燕肃任凤翔府推官是在咸平二年。

1000-1002 年,燕肃先后任职臨邛县(今四川邛崃县) [4] 、考城县(今河南 兰考)知县,再任河南府(今洛阳)通判。后来被召为监察御史,但未能赴任,

№^ W ^: $ m t(1975-), S, Ш№8Й* # Л, Й Ж*^Й± ^ Я ^ ^^ ^ »,±Ж Д #^ ^ Й ^ * « ^,

见《宋史·寇准传》“准方知河南府,奏留之” [5] 。之后十年不迁,直到 1012-1015 大中祥符八年 间任永兴(今西安)推官。《归田录》卷 2 记载,燕肃 “初为永兴推官,知府寇莱公好舞拓枝” [6] 。寇准于景德元年( 1004 年)同平章 事 [7] ,大中祥符五年赴河南府( 1012 [8] ,天禧元年( 1017 年)改山南东道节度 使 [9] ,但燕肃在大中祥符九年( 1016 年)另有任用,所以其任永兴推官应在 1012 1015 年间。

另有任用指的是燕肃于 1016 年(大中祥符九年)任广南西路(辖境相当于 今广西、广东、雷州半岛、海南岛等地)提点刑狱,后又任广南东路(辖境相当 于今广东贺江、罗定江、漠阳江以东地区)提点刑狱。据《嘉泰会稽志》记载, “奉诏按察岭外” [10] 。“还,为丁谓所恶,出知越州(今浙江绍兴)。” [11]

谓( 962 1033 ),史书记载他机敏有智谋,捡狡过人,善于揣度人意。

任职广南西路期间的天禧二( 1018 年)中元节,燕肃与俞献可、同游桂林 七星岩,在岩口北壁留下题刻:“河间俞献可、上谷燕肃、赵郡李诰圣宋天禧二

年孟秋月中元同游。肃书,朱瑞刊。”俞献 可以文学知名,中进士第,历吏部郎中、龙 图阁待制。见于宋书列传五十九俞献卿(献 可弟)。

燕肃这幅石刻字体为悬针篆书,高 78 厘 米、宽 70 厘米,“朱瑞刊”三字在右侧,是 留存至今最早的宋代石刻之一。字上笔画, 承斯冰篆法,略参己意,呈方正之形,空间 疏朗多韵致,笔画内擫,流走生态;下部悬 针,若垂柳叶;整篇若众贵妇着裙装登台, 雍容典雅,仪态万方;此种篆或为春秋战国 鸟虫篆之变体。 [12]

图1 燕肃题刻

1021 年(天禧五年)六月,燕肃任侍御史 [13] ,十一月“有司封员外郎知建 州(今福建建瓯市) [14] 。一年后(天禧六年)的十一月再任明州(今浙江宁波) [15] 知州。又过了两年, 1024 年(天圣二年)十月任刑部尚书 [16]

1025-1026 ,燕肃任职昭文馆,做了定王府记室参军 [17] ,后于 1027 年(天圣 五年)转任工部侍郎,并造指南车 [18] 。三年后,即 1030 年(天圣八年)八月擢 升为龙图阁待制,上莲花漏法。后分别任职审刑院、梓州 今四川三台县 、刑部, 再任左谏议大夫、亳州(今安徽亳县)知州。

1032 年(明道元年),燕肃任刑部侍郎 [19] ,第二年四月任青州(今河北青 县) [20] 知州。隔年二月任天章阁待制 [21] ,五月任龙图阁待制 [22] ,十月任职太常 寺 [23] ,与宋祁、李照、李随修太常寺编锺磬,考定金石之音 [24] ,一年后又与李 照等正雅乐 [25]

1036 年(景佑三年),燕肃迁龙图阁直学士 [26] ,后任颍州(今安徽阜阳) 知州,次年任邓州 今河南邓县 [27] 知州。燕肃还在景佑年间任职襄州(今湖北襄 阳市) [28] ,但具体时间需考证。

史书记载燕肃礼部侍郎致仕,但具体年份待考。燕肃于 1040 年(康定元年) 卒,赠太尉 [29]

考察燕肃入仕之路,可以概括为任用晚、升迁慢、反复多。

  • 2    忧民思想和隐士情怀

为官期间,燕肃颇有政绩,他忧民间疾苦,上书改革弊政。燕肃在臨邛县时, 百姓“尝苦吏追扰”,针对这一情况燕肃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他“削木为牍, 民讼有连带者,书其姓名,使自召之,皆如期致” [30] 。在明州任职期间,当地 人“俗轻捍喜斗”,燕肃又一次显示了他的独特的治理才能,他只对先打人者治 罪,“于是斗者为息” [31] ,“燕公未肯祖虚无,捍俗归仁举国书”。任刑部尚 书期间,对当时的死刑判决程序提出首创性改革建议,当时京师地区被判死刑的 人可上诉朝廷,但其他州郡案件有疑问及“情可悯者,上请,多为法司所驳” [32] ,被判人却得到“不应奏之罪”名。燕肃提出,其它州郡被判死刑的人也可 上诉朝廷。燕肃的建议得到采纳并写入“刑法志”,许多人因此得以免于一死。

燕肃一直怀有较为浓烈的隐士情怀,尽管从三十八岁起就置身于宦海。这从 他存世不多的诗作、以及时人对其画作的评论得到佐证。他既向往田园生活,所 谓“茅斋城市远,草径接渔村”,又寄情于山水间,“松桧影随岩寺出,管弦声 杂涧声闻”。燕肃还同僧人交往,与之谈经论道,“五天讲去春骑虎,一钵擎来 昼伏龙”。最终,燕肃辞官归隐,所谓“礼部侍郎致仕”。

燕肃有文人风骨,为人操守德行得到时人认可,给予很高的评价。欧阳修说 “燕为人宽厚长者” [33] ,《图绘宝鉴》则记载“文学治行,缙绅推之” [34] 。王 安石“于人物慎许可,独题肃公所画” [35] ,赞其为人说:“燕公诗书燕王府, 王求一笔终不与”。燕王赵元俨,宋太宗第八子,宋仁宗即位后封定王,薨赠燕 王。史书说元俨严毅不可犯,天下崇惮之,喜书画,好文章。

参考文献

[1] 何忠礼 . 科举改革与宋代人才的辈出 [J]. 河北学刊, 2008 5 ): 67-70.

[2][3][5][7][9][11][11][18][30][31][32 ](元)脱脱等撰.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7: 3491,9909, 9529.

[4] 徐规 . 青箱杂记订误 [A]. 文史(第四十一辑) [C]. 北京 : 中华书局, 1996 50

[6][33] 欧阳修全集 [M]. 北京 : 中华书局, 2001 1940.

[8][13][16][22][26] (清)徐松加 . 宋会要辑稿 [M]. 北京:中华书局 1957 1452 2699 3420 6505 6586 6608.

[10]

[12] 徐思海 . 论桂林摩崖石刻研究对“八桂书风”构建的历史价值 [D]. 广西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2010 12.

[14][15][20][21][23][27] 吴廷燮 . 北宋经抚年表 [M]. 北京 : 中华书局, 1984 69 105 272.

[19] (元)马端临 . 文献通考(上、下) [M]. 北京:中华书局 1986 1447.

[24][25] (明)陈邦瞻 . 宋史纪事本末 [M]. 北京 : 中华书局, 1977 211-212.

[28] (南宋)王象之撰 . 舆地纪胜 [M]. 南京: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 1991 321 704 708 1270.

[29] (宋)郭若虚 . 图画见闻志 卷三 )[A]. 于安瀾編 . 画史丛书(第一册) [C]. 上海:上 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据四库丛刊本点校本, 1963 34.

[34] (元)夏文彦 . 图绘宝鉴 ( 卷三 )[A]. 于安瀾編 . 画史丛书(第二册) [C]. 上海:上海 人民美术出版社据津逮秘书本点校本, 1963,50.

[35] (宋)宣和画谱 ( 卷十一 )[A]. 于安瀾編 . 画史丛书(第二册) [C]. 上海:上海人民 美术出版社据学津讨原本点校本, 1963 126-128.

Список литературы The life and activity of Yan Su

  • He zhongli. Keju gaige yu songdai rencai de beichu [J]. Hebei xue kan,2008(5):67-70.
  • (Yuan) tuo tuo deng zhuan. Song shi [M]. Beijing: Zhonghua shuju,1977:3491,9909,9529.
  • Xu gui. Qing xiang zaji ding wu [A]. Wenshi (di sishiyi ji)[C]. Beijing: Zhonghua shuju,1996:50.
  • Ouyangxiu quanji [M]. Beijing: Zhonghua shuju,2001:1940.
  • (Qing) xusong jia. Song hui yao ji gao [M]. Beijing: Zhonghua shuju 1957:1452,2699,3420,6505,6586,6608.
  • Wutingxie. Beisong jing fu nian biao [M]. Beijing: Zhonghua shuju,1984:69,105,272.
Статья научна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