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structive study of directional complement and its corresponding expression in Russian for Chinese teaching
Автор: Wang Lin, Wang Zhongjun
Журнал: Вестник Новосибирского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го университета. Серия: История, филология @historyphilology
Рубрика: Класс конфуция
Статья в выпуске: 4 т.16, 2017 года.
Бесплатный доступ
There are many kinds of Chinese complements that are used frequently and semantic orientation varies in context. By interviewing with local Chinese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Russia, we found that Chinese directional complement is a very key and difficult grammatical point. This paper focuses on Chinese Directional Complement and the corresponding expression in Russian. Through analyzing and contrast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ructure and the position of object clause in Chinese and Russian, we found that there are a lot of difference in this language phenomenon between Chinese and Russian, which mainly lies on the quantity of directional complement words, word class, syntactic constituent and structure. Therefore, we put forward some strategies for better teaching and study of this language phenomenon in Russia.
Structure, semantic, teaching strategy, directional complement, contrast
Короткий адрес: https://sciup.org/147220367
IDR: 147220367
Текст научной статьи Constructive study of directional complement and its corresponding expression in Russian for Chinese teaching
汉语趋向补语与俄语相应表达的对比研究及教学策略
汉语补语的类型复杂丰富,语义指向具有多样性,而且使用频率较高,经过访谈了解,俄 罗斯本土汉语教师及学生都认为趋向补语是教学和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也是俄罗斯学生 在学习汉语过程中最容易出现偏误的语法点之一。本文主要从趋向补语的形态结构、语义以 及趋向补语所带宾语位置的特点入手,通过对比其在汉语和俄语中相应表达,我们发现汉俄 两种语言在这一语言现象有较多的差异性,具体表现在数量、词性、句法成分和结构形式等 方面,进而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旨在对汉语趋向补语的教学以及俄罗斯学生的汉语学习提 供参考。
关键词 :趋向补语、对比、结构、语义、教学策略
引言
语法学界对趋向补语的研究无论是宏观还是微观,大多立足于汉语本体对这一结构的形式 和意义进行分析研究,而从汉俄双语角度对汉语趋向补语和在俄语中相应形式进行研究分析 较少。因此本文拟通过汉语趋向补语与俄语及其所带宾语的位置等相应表达形式的对比,揭 示其内部的规律,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旨在对趋向补语的研究提供更多的参考,使教师和 俄罗斯学生事半功倍地教和学这一语法范畴。
一.汉语趋向补语的形态及语义与俄语的相应表达形式
1.汉语趋向补语的形态结构与俄语的相应形态结构
Ван Линь , Ван Чжунцзюнь. Определение направления движения в китайском языке и соответствующие проявления в русском языке: сопоставительный анализ и стратегия преподавания (на кит. яз.) // Вестн. НГУ. Серия: История, филология. 2017. Т. 16, № 4: Востоковедение. С. 103–109.
ISSN 1818-7919
Вестник НГ”. Серия: История, филология. 2017. Том 16, № 4: Востоковедение
汉语“趋向补语表示事物随动作而移动的方向,都用趋向动词充当”[黄伯荣、廖旭东, 2007。第71页]。“动作的趋向,由趋向动词充当。趋向动词是表示动作趋向(方向性)的一 种动词。分为单纯和合成两类。单纯的由一个趋向动词表示,合成的有两个趋向动词合成。 趋向动词是可以直接作谓语,更常见的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做趋向补语”[卢福波,2008。 第193-194页]在汉语中共有28个表趋向的动词和动词的组合:单纯趋向补语有:来、去、上、 下、进、出、回、过、起、到等,合成趋向补语有: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进来、进去、 回来、回去、出来、出去、过来、过去、起来、开来、开去、到来、到去。他们常跟在动词 或形容词的后面,构成动补结构。
在俄语中,没有“趋向补语”这一概念,与汉语趋向补语相对应的语法手段一为动词的方 向前缀,二是一些表示空间意义的前置词。如: прийти, уйти, подняться, спуститься, войти, выйти, вернуться, пройти, подняться, в, на, за, к, до, мимо, через, из, с, от, из-за 等。
例如:他走进来/去了 Он вошёл.
汉语:动词+趋向补语;俄语:方向前缀+动词。
2 .汉语趋向动词及其补语的语义在俄语中的相应表达
表一:单纯趋向动词的语义
序号 |
趋向动词 |
语义 |
1 |
进 войти |
物体随动作从某处的外部向内部运动 |
2 |
出 выйти |
物体随动作从某处的内部向外部运动 |
3 |
上 подниматься |
物体随动作从低处向高处运动 |
4 |
下 спуститься |
物体随动作从高处向低处运动 |
5 |
回 вернуться |
物体随动作从别处向原来的地方运动 |
6 |
过 пройти |
物体随着动作经过某处或从一处到另一处的运动 |
7 |
起 подняться |
物体随着动作由低到高的运动 |
8 |
来 прийти |
物体随着动作朝说话人所在的地方运动 |
9 |
去 уйти |
物体随着动作背离说话人所在地,向另一个目的运动 |
表二:合成趋向动词补语的语义
序号 |
趋向动词 |
例 句 |
1 |
进来 войти |
她开了门,走了进来。 Она вошла в комнату. |
2 |
进去 войти |
她开了门,走了进去。 Она вошла в комнату. |
3 |
出来 выйти |
他 1 点从办公室走出来。 В час он вышёл из офиса. |
4 |
出去 выйти |
他 1 点从办公室走出去。 В час он вышёл из офиса. |
5 |
上来 подняться |
他跑上来,敲了敲门。 Он взбежал на крыльцо. |
6 |
上去 подняться |
他跑上去,敲了敲门。 Он взбежал и постучал в дверь. |
7 |
下来 спуститься |
米莎从楼上下来了。 Миша спустился с лестницы. |
8 |
下去 спуститься |
米莎从楼上下去了。 Миша спустился с лестницы. |
9 |
回来 вернуться |
玛莎从学院回来了。 Маша вернулась из института. |
10 |
回去 вернуться |
玛莎从学院回去了。 Маша вернулась из института. |
11 |
过来 пройти |
飞机朝机场飞过来了。 Самолёт пролетел на аэродром. |
12 |
过去 пройти |
飞机朝机场飞过去了。 Самолёт пролетел на аэродром. |
13 |
起来 подняться |
他站了起来,就回家了。 Он поднялся и вернулся домой. |
14 |
下来 спуститься |
米莎从楼上下来了。 Миша спустился с лестницы. |
二、汉语趋向补语的形态及语义与俄语相应形式的对比分析
对比语言学的任务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进行共时的对比研究,描述它们之间 的异同,特别是其中的不同之处,并将这类研究应用予其他有关领域”[许余龙,2004。第4 页]根据这一理论,通过前面的对比,我们发现汉语趋向补语与俄语相应表达式既有相同之处, 又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汉语单纯趋向补语与俄语相应表达的对比分析
1)由汉语“来、去、上、下、进、出、过、起”充当单纯趋向补语,其中,“来”和“去” 同其他单纯趋向动词语义相比,其最大区别就是他们强调立足点,“来”表示向着说话人中心 方向移动,由远而近。“去”表示向说话人中心的相反方向移动,由近及远。他们构成的汉语 动趋结构在俄语中都用一个带前缀的运动动词表示,他们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例如:他 进来/去 了。 Он вошёл .
2)汉语单纯趋向补语的本义相当于俄语中表示趋向的动词前缀的意义,意义完全对应, 汉语动趋结构为一个词,即“动词+简单趋向补语”,而俄语为两个词,即表示带前缀的趋向 运动动词。
例如:他 跑来 了。 Он прибежал .
她 离开 了。 Она ушла .
3)诸如语言学家王力(1943)认为汉语是一种意合型的语言。而俄语是一种很典型的形 合语言。汉语中强调语言背后说话人的位置(包括说话人的主观心理位置),俄语强调位移者 和目标点,要通过一定语言形式结构来表达说话人的位置。当俄语中的目标点为第一人称或 近指代词,目标点与汉语的立足点就相吻合;俄语中的目标点为远指代词,位移者临行前所 处的位置与汉语的立足点吻合。当它们不相吻合的情况下,则“来”、“去”在汉俄两种语言 中的表达也相应不一致,学生在习得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偏误。
例如: Он поднялся и постучал в дверь.
他上来,敲了敲门。
他上去,敲了敲门。
2.汉语合成趋向补语与俄语相应表达的对比分析
汉语的合成趋向补语“进来、进去、出来、上来、上去、下来、回来、回去、过来、过去、 起来”等表示谓语的动作行为带有双重方向性。既指明动作的位移方向,又说明位移方向与 说话人或叙述人的位置关系。与俄语相比,二者有异有同。
汉语的动词本身不表示方向,即不表示谓语动作的方向或事物随谓语动作而活动的方向, 动作的方向通常由趋向动词表示,既用动补结构表示趋向的语法意义。如“动词+来”,可以 是“带来、送来、寄来”等,在俄语中,相对应的语法手段为动词的方向前缀或表示空间意 义的前置词。
例如: Он взбежал на лестнице и постучал в дверь.
他跑上楼来,敲了敲门。(说话人在楼上)
他跑上楼去,敲了敲门。(说话人在楼下)
虽然俄语方向前缀和汉语趋向补语都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意义”的语法手段,但俄语方 向前缀是构词手段,而汉语趋向补语是句法手段。
三、汉语动词与趋向补语所带宾语的位置与俄语相应结构的对比分析
1.汉语单纯趋向补语的句子宾语位置与俄语相应结构的对比汉语中,单纯趋向补语“上、 下、进、出、回、过、起”等接宾语时结构为“动词+ 趋向补语+宾语”。在俄语中,结构为
“动词+补语”,汉语在包含“来、去”的句子里,宾语课出现在趋向补语之前或之后,在俄 语中,是通过动词的时体来表示。如果间接补语是代词时在直接补语之前,是名词时在直接 补语之后。
例如:我给你带来了大衣。 Я принесла тебе пальто.
我给妈妈送大衣去。 Я отнесу маме пальто.
2.汉语合成趋向补语的句子宾语位置与俄语相应结构的对比汉语动词后的合成趋向补语 中,若宾语是表示一般事物的名词或存现宾语,结构通常为“动词 +趋向补语 1 +宾语 +趋 向补语 2”或“动词 +趋向补语 +宾语”。若宾语是表处所的词语,只能位 于复合趋向补语 中间,构成“动词 +趋向补语 1 + 宾语 +趋向补语 2”。而在俄语中,补语通常都放在最后, 结构为“动词 +前置词+ 补语”。
例如:他 掏出 一本书 来 。 Он достал книгу .
她 跑进 屋 去 了。 Она вбежала в комнату .
3.汉语趋向补语宾语的位置关系中,后宾式与俄语中动词和补语(宾语)的语序相同, 即汉语为“动词 +趋向补语 +宾语 ”,俄语为“动词 +补语(宾语)”。汉语中除了后宾式以 外,还有前宾式、中宾式和“把”字式,而俄语中补语(宾语)的位置相对单一。
例如:那个学生往书包里放进了一本书,就走了。
那个学生把一本书放进书包,就走了。
Студент положил книгу в сумку и ушёл.
他决定搬走这个桌子。
他决定把这个桌子搬出去。
Он решил вынести этот стол.
四、汉语趋向补语的教学策略
“第二语言学习者偏误的来源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是母语的负迁移”[刘珣,2000。194 页]。总体来说汉语中趋向补语这一语法现象在俄语里主要是通过动词加前缀和动词与前置词 的组合来表现。这一特征要求汉语老师在教授趋向补语时要通过对比,由易到难、由简单到 复杂、多讲多练,专项突破,帮助学生摆脱母语语法思维和中介语偏误对汉语学习的影响, 减少负迁移,提高教学效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趋向动词本义的授课顺序及方法
先教“上”、“下”、“进”、“出”类动词的单纯趋向补语,本义采用图示法,做形象性的 解说,让学生掌握俄语中完全对应的表示趋向的运动动词。再教带“来/去”的单纯趋向补语, 其次教合成趋向补语。当“来/去”的立足点在汉俄两种语言中相吻合时,课采用图示法或者 动作表演,能达到形象化的效果;当“来/去”的立足点在汉俄两种语言中不相吻合时,应采 用引导的方法向学生讲明汉语中还存在立足点为说话人的具体位置和主观心理位置的情况
例如: → 表示移动方向,○ 表示说话人的位置,□表示移动的物体。
小王回学校来了。 ○←□ Сао Ван вернулся в университет.
小王回学校去了。 ○→□ Сао Ван вернулся (ушёл) в университет.
2.趋向补语与宾语的语序及教学
趋向补语与宾语的语序是俄罗斯留学生习得汉语趋向补语的另一个难点问题。“汉语中不 同的语法结构关系要通过一定的词序、特定的虚词等语法形式体现出来”[叶蜚声,徐通锵, 2010。第81页]由于趋向补语受到多种制约因素,造成其宾语共时存在多种位置关系。而俄语 中动词与宾语的位置关系则很单一,学生很容易将俄语的语序类推到汉语表达上,造成语际 负迁移而出现错序的偏误,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学生会造出诸如:*萨沙回去宿舍。
( Саша возвращался в общежитие )*他进来教室。( Он вошел в аудиторию )。因此,让学生 理解这些制约因素至关重要,通过例句学生先掌握后宾式的使用,然后再将俄语中没有的中 宾式、前宾式和“把”字式交代给学生,同时要注意区分三者之间的语义差别和使用各式的 制约条件。再通过聚合性和组合性练习,让学生理解这些制约因素,熟悉并运用其模式,以 加深记忆巩固理解。轻松解决“动词+单纯趋向补语带非处所宾语”“动词+宾语+合成趋向补 语”“动词+趋1 +宾语+趋2”的结构。
3.趋向补语教学的其他教学方法
1)教学中改错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讲解每一个语言项目 时,就将学生以往在平时作业中出现的偏误拿出来,让学生自己改正并帮助他们分析偏误的 原因,加深印象,以避免类似的偏误发生。
2)通过俄汉对比的方法帮助学生区分趋向补语的异同表达,让学生明白前者没有确定的立 足点或者着眼点,而后者有确定的立足点或者着眼点。
例如:他回家去了。/他回家来了。 Он пошел домой.
他走出教室。/他走出教室来。 Он вышел из аудитории.
这种汉俄语对比会让学生很直观的感受到两种语言的差异性,进而解释汉语中“来”和“去” 的所表达的方向意义以及句尾“来”和“去”所表达的意义。
3)建议教学按照俄罗斯留学生趋向补语习得的大致顺序将单纯趋向补语和合成趋向补语 的本义以及宾语为后宾式的结构安排在初级阶段,因为这一阶段学生的理解能力较弱,让他 们学习一些比较直观的、语义不难理解的形式对下一步的学习更为有利。将其引申义及前宾 式、中宾式安排在中高级阶段,这一阶段随着学生汉语水平的提高,学生理解能力的增强, 对于这些带有许多复杂制约因素的句式才能掌握。这里我们以趋向动词“上”为例,采取对 比的方式从简单式入手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上”俄语为 подниматься ,词语“上楼”,俄语 为 подниматься по лестнице ,进而成句“他上楼去了。”俄语为 Он поднялся наверх. 接着复合 趋向补语“他跑上楼去了” Он взбежал наверх. 根据学生的情况,决定是否教授引申意义部分, “萨莎就这样登上了人生的巅峰。”俄语为 Именнотак Саша и достиг наивысшей точки жизни.
结语
对于汉语趋向补语的表达,俄语中既有相应的表达形式,但在语法结构上又有自身特点, 与汉语的语法结构不完全对应。
1.数量。在汉语中,用语趋向补语这一结构的词语共有28个。而在俄语中,与之相应 的词相对较少。汉语中每一个趋向补语表达一个趋向意义。在俄语中,单纯趋向补语和合成 趋向补语则可能由一个动词或前置词 + 名词来表达。
2.词性。在表达趋向意义时,汉语中的趋向补语通常是由动词或者动词组合来表示的。 而在俄语中,其相应形式则是带前缀的运动动词或前置词和名词。
3.句法成份。在汉语中,位于动词后表示趋向的动词称做“补语”。而俄语中并没有与 汉语补语相对应的语法成分,俄语中的补语相当于汉语中的宾语。
4.结构形式。从整体上看,汉语趋向补语应用的基本结构为:“动+趋向补语”;而俄语 相应结构为:动词 + 前置词+名词。汉语中的宾语如果是处所宾语,俄语中则一定要有前置 词,并且处所宾语只能在前置词后,带有不同前缀的动词与相应的前置词搭配。也就是说, 俄语前置词与处所宾语构成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在句中的位置相对灵活。
本文试图找出汉语和俄语表趋向的共性和差异,着重分析二两种语言在同一问题上的不 同之处,无论是对汉语学习还是俄语的学习都会很有针对性的帮助。期望能够为汉语和俄语 的教与学以及两种语言间的互译提供帮助,也可为语法研究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黄伯荣、廖旭东 。现代汉语。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下册。337页。 刘珣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422页。 卢福波 。对外汉语教学实用语法。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8。451页。 许余龙 。对比语言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369页。
叶蜚声、徐通锵 。语言学概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275页。
Материал поступил в редколлегию 31.12.2016
Ван Линь 1 2, Ван Чжунцзюнь 1
-
1 Новосибир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ул. Пирогова , 1 , Новосибирск , 630090 , Россия
-
2 Синьцзян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ул. Шэнлилу , 14 , Урумучи , 830046 , КНР
531708076@qq.com , mex2011@126.com
ОПРЕДЕЛЕНИЕ НАПРАВЛЕНИЯ ДВИЖЕНИЯ
В КИТАЙСКОМ ЯЗЫКЕ И СООТВЕТСТВУЮЩИЕ ПРОЯВЛЕНИЯ
В РУССКОМ ЯЗЫКЕ: СОПОСТАВИТЕЛЬНЫЙ АНАЛИЗ И СТРАТЕГИЯ ПРЕПОДАВАНИЯ
Wang Lin 1, 2, Wang Zhongjun 1
Список литературы Constructive study of directional complement and its corresponding expression in Russian for Chinese teaching
- 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下册。337页。
- 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00。422页。
- 卢福波。对外汉语教学实用语法。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08。451页。
- 许余龙。对比语言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369页。
- 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概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27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