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phenomenon of "phone freak" among college students (exemplified by Pingdingshan University)
Автор: Zhang Bo, Zhang Ya Hui
Статья в выпуске: 4, 2016 года.
Бесплатный доступ
He article deals with the phenomenon of "phone freak". Based on questioning of Pingdingshan University students we analyze the causes of this phenomenon and propose the countermeasures.
College students, phone freak, policy
Короткий адрес: https://sciup.org/148315770
IDR: 148315770 | DOI: 10.18101/2305-753X-2016-4-77-86
Текст научной статьи The 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phenomenon of "phone freak" among college students (exemplified by Pingdingshan University)
大学生 “ 手机控 ” 现象的成因及对策 ——以平顶山学院为例
张 波 张亚慧
(平顶山学院 政法学院 河南省 平顶山市 467000 中国)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手机的普遍率 逐年提高,作为在校大学生而言,手机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手机在给大学生 的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产生了负面影响。为此,为进一步了解造成负面 影响的原因,通过设计问卷,采用网上发布问卷的方法,进行分析。
-
1 . “手机控”现象的调查1.1 “手机控”的界定
有一类人他们总把手机带在身边,否则就心烦意乱,就会感到不适应,经常 下意识地寻找手机不时查看,总有手机响了的幻觉,甚至经常把别人的手机铃声 当成自己的。当手机无法连接网络时,收不到信号时,脾气也随之变得急躁。而 这一群体,就被叫做手机控。
-
1.2 调查数据分析
为真实反映手机给大学造成的影响,我们以平顶山学院在校本科大学生为调 查对象,设计《大学生手机控现象问卷调查表》(见附录)时,在设计表格时, 充分考虑男女生(文理科、年级)分布,采用网上发布问卷的方法,利用计算机 软件进行统计,调查具有随机性。通过回收问卷后,对有效问卷进行统一整理。 具体人数分布如下:
大一 |
大二 |
大三 |
大四 |
共计 |
23 |
28 |
22 |
20 |
93 |
男生 46 人( 49.46% ),女生 47 ( 50.54% );文科 58 人( 62.37% ),理科 35 ( 37.63% )。
-
1.2.1 年级高低与手机控现象无明显关系
调查分析显示:年级的高低与手机控现象无明显关系。
例 1 你有事是否下意识找手机,不时的拿出手机看看是否有未接电话或者短 信?以下为大一至大四调查结果。见(图一)所示

(图一)
例 2 当一段时间手机不响,会感觉怎样。见(图二)所示

(图二)
例 3 如果忘带手机,会怎样。见(图三)所示

(图三)
根据(图一)(图二)(图三)的数据表明年级的高低与手机控现象无明显 关系,而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手机控现象。
-
1.2.2 性别与手机控现象有一定关系
例 4 手机对于大学生来说怎样?

(图四)
由(图四)显示, 63.04% 的男生认为手机不可或缺,男生对手机的要求超 过女生。
例 5 你有事是否下意识找手机,不时的拿出来看看是否有未接电话或者短信?


(图五)
可知,有 34.78% 的男生会下意识的找手机,看是否有未接电话,高出女生 17.76% 。这两个表表明男生的手机控现象比女生严重。
-
1.2.3 文理科与手机控现象有相关关系
在调查问卷中,有问题 “ 是否下意识找手机,看看有无未接电话或短信 ” ,具 体调查结果如下图,此图表明理科生会经常下意识找手机的情况多于文科生。

(图六)
当一天或半天手机不响会感觉怎样。如(图七)所示,理科生感觉有点落寞 的多于文科生。

(图七)
由以上两个问题可以看出,理科生的手机控多于文科生。
-
1.2.4 大学生使用手机时间过长,反映出大学生“手机控”现象的严峻形势
对大学生手机使用时长的调查,主要是为了了解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程度, 大学生使用手机时间越长,说明手机在个体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越重,对手机的依 赖性越大。
由(图八)反映出大学 生逐渐形成生活中必须有手 机的心理习惯。西塞罗曾经 说过 “ 习惯能造就人的第二 天性 ” , 因此大学生对 手机的心理依赖程度 越大,手机对于大学生的实

际生活造成的影响越大。 (图八)
大学生 “ 手机控 ” 现象越严重,越倾向于借助手机代替面对面直接交流,实际交往 沟通能力越差,而沟通能力的下降让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性越强,造成恶性循环, 会让他们患上类似于 “ 注意力 ” 障碍的心理问题。
-
1.3 学生对手机的认识1.3.1 学生对手机控现象的认识
(图九)显示:平顶山学院学生有 40.86% 的人认为玩手机超过 4 小时的人为手
机控,只是少数人这样认为,因为玩手机超过 4 小时也可能存在偶然状况;而有 87.10% 的人认为去哪里都是低头族的人为手机控,因为不管是在路上或者是在 其他的任何场合都在低头玩手机,是典型的手机控;还有 56.99% 的人认为有手 机才有安全感的人为手机控;而 66.76% 的人认为是不是就要拿起手机的人是手 机控。大家对手机控现象各持己见。而有 45.16% 大学生对自己是否是手机控不 清楚。
-
1.3.2 学生对手机控现象的态度
以下为(图十)。

由(图十)显示:大多数学生认为手机控现象是个人自由,他人无法干预; 而部分人认为手机控现象对社会和个人存在一定的危害,会造成一些社会问题; 少数人对手机控现象无感,认为是不是手机控对自己无所谓;极少数人对手机控 现象不发表意见,或许是有其他原因。
-
1.3.3 学生认为手机控现象的成因
(图十一)
调查发现大学生认为造成手机控现象的原因多种多样。多半学生认为造成手 机控现象的原因是个人自制力问题,学生本身占主要因素;而有 24.73% 的学生 认为是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才会导致手机控现象的加重;极少数学生认为是监 管制度不到位,造成学生手机控的严峻形势; 15.05% 的学生认为还有其他的很 多因素影响手机控现象。
-
1.3.4 学生的个人手机的使用情况
在问卷调查 “ 学生一天使用手机的时间 ” 的问题中可以发现 , 有 59.145 的学生 一天使用手机的时间超过 5 小时;通过以下数据显示学生使用手机绝大多数都是 在上网,其余还有娱乐、接打电话、收发短信和其他。表明学生不能很好地利用 手机,也由于多方面的影响导致手机控现象越来越严重。

(图十二)
-
1.3.5 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程度
调查中显示有 34.41% 的学生当手机一段时间不响的话会感到有点落寞;有 55.91% 的学生出现过 “ 觉得手机铃声响了或者手机在震动,拿起来一看却没有 ” 的 情况; 53.76% 的学生会下意识的找手机,不时的拿出手机来看看是否有未接电 话或未看短信。这些数据表明大学生手机现象越来越严重。
-
2 平顶山学院学生手机控现象的成因及分析
-
2.1 手机控现象产生的原因
-
2.1.1 主观思想认识问题,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差
-
-
-
2.1.2 教育管控的缺失,对学生玩手机行为漠视
-
2.1.3 手机对大学生的潜在的诱惑力
-
2.2 手机控现象成因分析2.2.1 学校因素
-
2.2.2 社会因素
-
2.2.3 个人因素
在大学的学习生活中,大部分学生都知道加强自身文化知识的提高,但是由 于自控能力差,造成了在课堂上不自觉中拿出手机,在图书馆或教学楼上自习时, 缺乏老师的监督,自身无心学习,而是玩手机,这种现象在现代大学生中普遍存 在。大学生普遍抱着考试合格就行的心态,对于学习放松了心态,缺乏自制力, 长期就造成了学习成绩与积极性的下降。因此学生自控能力差造成了手机控现象 的严重。
经历了高考的洗礼,在进入大学的高校生活,巨大的转变都会给每一个大学 生带来不小的冲击。由于习惯了高中的填鸭式教育,习惯了在高考指挥棒下的埋 头苦读,在大学相对宽松的学习方式中,很容易迷失方向。大学虽然课余时间充 足,但是追求的是自我学习和自我提高的能力。很多大学生在大学生活中,放松 了对知识、学习的追求,将注意力转移到了手机上的信息交流。面对深奥苦涩的 大学知识,丧失了自主学习的能力,甚至出现在大学课堂上靠手机来消耗时间, 这严重毒害了大学生对知识的获取能力,因此高中与大学的学习生活差距与截然 不同的管理模式未大学生 “ 手机控 ” 的出现与蔓延提供了空间。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手机正在变得越来越智能化,音乐、视频、聊天、游 戏等多种娱乐方式都得以在手机客户端集成化。这些强大的功能极大的丰富了大 学生的课余生活。以前的手机迫于流量问题,使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随着 wife 技术的出现以及各大网络供应商在流量市场的优惠政策,这一问题得到了解决, 大学生不用再过分的担心流量问题,从而在使用手机上更加肆无忌惮。另外,手 机技术的快速革新,使得手机价格变得越来越低,这无疑对大学生产生了巨大的 诱惑力,从而为手机在大学生群体中快速蔓延,造成大学生的依赖性提供了硬件 保障。
课堂教学沿用满堂灌陈旧教学模式,内容主要以理论传授为主,学生认为理 论有些抽象、枯燥、乏味,有些理论已审美疲劳,与解决学生实际问题不能直接 对接,学生认为没必要浪费时间专门学习,于是学生就通过浏览手机获得更大的 信息量。
当代大学生成长与电视这一类大众传媒普及的年代,从以前的回家打开电视 收获信息到现在打开手机信息自动弹出,因此,当代大学生收获信息咨询的方式 更加快速,并且由于社交网络的发展 , 学生参与社会的程度加深,手机正好迎合 了这种需求,所以有的学生像着魔一样机不离手,而达到痴迷状态。。
一是从众心理。 在群体中流行的行为习惯会被群体中的成员所接受效仿, 大学生上课玩手机也是这样。他们觉得玩手机是一种时尚,不想成为与其他人不 同的异类,不想被孤立。这就是仿效从众心理。大学生手机族通常有手机控的表 现,整个生活都喜欢依赖手机,离开了手机就无所适从。这是依赖成瘾心理。二 是自律性差。 多数学生步入大学后,认为学习目标实现、使命完成,处于理想 间歇期,思想开始放纵,行为不加约束,。
-
3 解决平顶山学院学生手机控问题的对策3.1 院校方面
-
3.2 教师方面
-
3.3 社会方面
-
3.4 家庭方面
-
3.5 学生自身方面
一是完善成绩考核体系。高校要制定出高质量的有创意的考核方式,并把它 有效纳入到教学体系中,使学生由被动的考核转为积极的主动参与考核,这样才 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二是注重校园文化。学校应该开展相关宣讲,使学生了 解手机依赖症的危害;建立相关的心理咨询室,通过心理辅导使他们从依赖心理 中解脱出来;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能够在活动中丰富自身的课余生活,开 发自身能力,减少失落感和自卑感,从而减少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性。三是建立 新平台。学校应顺应时代需求和发展,建立手机报、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因势利 导,帮助学生正确、适度的使用手机,进而改善大学生中 “ 手机控 ” 现象。
做好角色转换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是要能够很好的驾驭课堂,维护好 课堂氛围。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研究学生的心理,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并能正 确认识 “ 手机控 ” 现象产生的实质,帮助学生充分认识 “ 手机控 ” 的危害,力图从源 头上有效预防 “ 手机控 ” 现象的产生;二是除了要传授一般的理论知识以外,更多 的是要担负起引导者的角色,使他们在学习中能够做到有的放矢。
强化社会干预与援助。对手机短信、网站、软件等手机相关的开发应进行立 法约束,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督与制约。对移动服务商、手机厂商进行有效监管, 从源头上杜绝有害信息的传播,为大学生创造健康、积极的手机文化环境,减少 消极因素对大学生的影响。手机软件开发应该注重软件的学习和娱乐功能,由此 来帮助大学生进行快乐学习。对于手机游戏的开发应秉承服务与进步的理念,尽 量避免那些产生依赖性的手机游戏毒药。
一 是加强沟通:家长要担负起监督的责任。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朋友,每天与 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动向,拉近心与心之间的距离,减少他们玩手机的时间, 转 “ 控 ” 为 “ 用 ” ,而且能够提高学习效率,一举两得;二是树立榜样:父母应该在 孩子的小时候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规律自己的生活,不浪费时间和青春。父母 要学会监督教育孩子,正确引导他们规划自己的人生。
一是参加课余活动。针对学生个人来说,应在课余时间更多的参加有益身心 的活动放松自己,在不断的实践中提高自己的交际技能,在活动中扩大自身的交 际范围,形成自己的交际圈,由此来减少自身对手机的依赖性,使 “ 手机控 ” 现象 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二是增强自控能力。学生应该关注自身自控力,抑制自身 对手机的渴望,对手机的使用保持理性,使自己能够摆脱 “ 手机控 ” 对自身的不良 影响。
参考文献
-
1 . 王能引的《大学课堂 “ 手机控 ” 现象的思考与对策》 [J]. 合肥学院学报 .2015
-
2 . 刘义飞的《大学生 “ 手机控 ” 现象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J]. 商界论坛 3. 张健的《大学生课堂手机控现象探析》 [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3.
-
4 . 关萍的《政课堂大学生手机控现象研究》 [J]. 辽宁科技学院学报 .2015
-
5 . 金靓简卡的《新媒体环境下 “ 手机控 ” 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J].
-
6 . 吕晔、陈思、孙悦、李涛涛的《对大学生 “ 手机控 ” 现象的反思与建议》 [J]. 太原大学学 报 .2015
-
7 . 卢珍珍、王梦、陈芳的《大学生 “ 手机控 ”, 离开手机就找不着北》 [N]. 台州日报 .2010
-
8 . 田珍祥的《智能手机控已不分国界》 [N]. 中国消费者报 .2014
-
9 . 袁朝庆的《新媒体与手机控》 [N]. 安康日报 .2014
-
10 . 武晓黎的《当心成为手机控》 .[N]. 中国消费者报 .2011
-
11 . 吴佳佳的《 “ 手机控 ” 渐成家庭和谐大敌》 .[N].2015
-
12 . 邵宇秋的《大学生课堂手机族的心理误区与矫正》 [J]. 青年与社会杂志。 2013
-
13 . 肖慎华的《大学生手机沉迷现象研究》 [J].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15
Список литературы The 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phenomenon of "phone freak" among college students (exemplified by Pingdingshan University)
- Wang neng yin de.daxue ketang.shouji kong. xianxiang de sikao yu duice.[J]. Hefei xueyuan xuebao.2015
- Liuyifei de.daxuesheng.shouji kong. xianxiang chengyin fenxi yu duice yanjiu.[J]. Shangjie luntan
- Zhang jian de.daxuesheng ketang shouji kong xianxiang tanxi.[J]. Zhangchun jiaoyu xueyuan xuebao.2013.
- Guan ping de.zheng ketang daxuesheng shouji kong xianxiang yanjiu.[J]. Liaoning keji xueyuan xuebao.2015
- Jin jing jian ka de.xin meiti huanjing xia.shouji kong. dui dangdai daxuesheng de yingxiang.[J].
- Lu ye, chen si, sun yue, litao tao de.dui daxuesheng.shouji kong. xianxiang de fansi yu jianyi.[J]. Taiyuan daxue xuebao.2015
- Luzhenzhen, wang meng, chen fang de.daxuesheng.shouji kong., likai shouji jiu zhao buzhao bei.[N]. Taizhou ribao.